作者:王川生
又序——
自前年九月下旬观看电影《王良军长》、并写下近五千字的影评文字以来,逐渐熟悉了红军烈士王良军长的伟大事迹与前世今生。然而,两年以来,在不同场合,我问过不少同代以及年轻的同胞,多数是重庆人,其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王良军长是谁。
今天的国人,太应该知道王良军长是谁,以及他的事迹与精神。
我相信,在王良烈士身上至少有两个特点会打动人心,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中国人。
一是,王良出身于上世纪初叶,中国国弱民穷的时代,一个官宦富裕之家,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富豪阶层。他本完全可以远离贫穷与战争,走上一条优渥舒适的人生道路,这是当代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甚至是一些人不择手段追求的目标。
但王良放弃了这一切,为了拯救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而走上了另一条武装革命的道路,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年轻的生命。
二是,王良是个军事天才。就学黄埔军校一年毕业,短短五年,由一名排职见习参谋,成长为红四军的第三任军长“前头捉了张辉赞”,就是王良的战场杰作。
【英雄模范】20211004首发20230912重发
王良,何许人也?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第三任军长,第一任朱德第二任林彪。
九月二十七号下午,应邀观看了由重庆电影集团创作发行的电影《王良军长》,倍感亲切,动人心魄,深受教益。
影片表现刻画了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高级将领、重庆籍英雄烈士王亮军长短暂而又光辉的革命生涯生平事迹,是一部传奇色彩浓厚的纪实性影片。
观看后初步感受,影片有 四个鲜明特征。
第一、非常真实。
影片一扫近年来不少影视 作品出现的虚假甚至戏说的糜 靡之风(假大虚空)。创编人员本着对历史对英烈对观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历史人物事件与特定社会环境的表现塑造上,在电影演员尤其是主要演员的选择、表演与表现上, 在人物性格、思想成长变化的 逻辑阐述上、在故事情节的设 计安排上,在战斗场面、妆容 服装道具等方方面面,坚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尊重历 史,尽量还原当时的实人实事实景,包括细节。所以,观看此片,全剧全程没有违和的感觉,有的是身临其境身到心入的沉浸感。
主要角色王良的饰演者战立国,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本人非常适合饰演王良。他的 形象身材尤其是精神气质,接 近王良烈士的本色底色,在红军指战员英武阳刚的基础上, 兼具知书达礼的儒雅之气;表演朴实踏实,张弛有度,武中 有静,文中有动;既英勇善战,又义重情深,既坚持原则又通情达理,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红军指挥员光辉形象,为观 众贡献出一个真实的《王良军 长》。
第二、非常新颖。
一是人物形象新。改革开放新时期,表现红军高级将领题材的影视作品比较多,主人翁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由于牺牲的比较早、长期 以来宣传不够等原故,王良烈士这个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天才军事领导人、从秋收起义队伍中走出来的红军军长,却鲜为人知。电影《王良军长》 的问世,揭开了罩在王良烈士身上的历史雾霭,为人民群众再现出一个全新的红军形象, 展示了红军历史上又一个天才 高级将领英雄烈士短暂但却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传奇生平, 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又多了一个学习榜样人生楷模。 其它主要人物角色所展示的新鲜的形象色彩,也莫不如此。 栾浚威饰演的王良的亲密战友刘四海、王伟饰演的王良的恋人赤卫队长黄玉英,都让观众 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情节构思新。情节的展开铺陈,影片没有落入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窠臼,而是独辟蹊径地展现特色,采撷了王良军事生涯中的几个重要战役中的重大事件片段,予以浓墨重彩全力烘托。秋收起义中的殊死奋战,黄洋界保卫战中 的指挥若定,活捉张辉瓒的多谋善断,把王良出众的军事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以强大的冲击感染。
第三、非常感动。
王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忠诚崇高信仰,充满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理想主义的浓烈浪漫色彩,因而富于传奇。与中国工农红军中绝大多数因家境贫寒、饱受压迫、走投无路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高级将领不同,王良出身书香门第、开明绅士家庭,从小衣食无忧饱读诗书。进入黄埔军校之前,王良经过完整良好的小学中学教育,正在上海知名的持志大学(现在的上海外语大学前身)就读。如果按照即行的学习生活道路走下去,很大的可能,王良会出国留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外国教育或科研机构工作,或返回祖国,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功成名就,生活平安优渥。
但青年王良,没有选择这条顺理成章且风险不大的人生道路,而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毅然决然弃学从武,考进黄埔军校,拿起枪杆子,走上了一条充满血雨腥风遍布艰难险阻的武装革命道路,最终为崇高的理想信仰而英勇献身。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 山五十州"。王良,一个二十一岁的富家子弟,一个前途无量的品学兼优的名校高材生,面对国家民族深重灾难无尽屈辱的严酷悲惨的社会现实,把个人命运紧紧地与祖国命运与劳苦大众命运连在一起,在人生紧要关头,果绝地放弃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而且是正当的学而优则仕的、也是科学救国的相对平和安全的人生道路,毅然决然地弃文从武,走 上充满血雨腥风、枪林弹雨、 死亡随时相伴的中国革命武装 斗争道路,最终,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对个人来说、只有一 次的最为宝贵的生命。
这种自觉抉择的大义行为,这种精神信仰人生壮举,何其难能可贵,何其可歌可泣,何其可敬可学!
王良烈士,1905年出生, 1926年9月考入黄埔军校,五期生。在黄埔军校期间,为时代感召,社会熏陶,受周恩来叶剑英等革命先驱的影响,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继而在中国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低潮时期 ,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因延误时间,没能赶上 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参加了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开始了南征北战枪林弹雨极具传奇色彩的革命战斗生涯。短暂五年,王良在亲身经历的几十次大小战役战斗中,显露出过人的军事天赋,英勇无畏表现突出战功卓著。经过战争洗礼锻炼,由参军初期的见习参谋,迅速逐步成长进步为连长、 营长、支队长、纵队司令员、 师长,1932年3月,参加红军不到五年的王良,升任军长,成为继朱德林彪后的第 三任红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著名将领。
毛泽东主席在脍炙人口的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 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 龙岗战役,前敌指挥就是时任 红十师师长的王良。
1930年12月30日,王良率 领红十师攻击龙冈西北之敌。 指挥所部迂回敌之侧后,配合 兄弟部队发起猛攻,全歼国民党军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 9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 9000多件,并活捉了敌军前线 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 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1932年6月13日,王良任红四军军长刚三个月,奉命率领部队回师赣南根据地,途经福建省武平县大禾坪时,突然遭遇敌匪袭击,不幸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英雄王良倒下,红军失去 了一位忠诚信仰才能出众英勇善战的高级指挥员,留下无尽悲伤遗憾永远怀念。
毛泽东主席亲自参加王良烈士的安葬仪式悼念活动,高度褒扬王良光辉的一生:"王良是一个好干 部"。
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王 良:”英勇善战,屡建功绩“。
第四、非常亲切。
英雄烈士王良,1905年8 月5号出生在重庆市棊江县永城镇一个书香门第、开明绅士 的家庭。少年时代,胸怀大志,一如年少的毛泽东那样,"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1924夏天,王良离别父老乡亲,走出棊江,走出重庆, 走向人生最向往的地方,进入上海持志大学开始继续求学深造 追求真理的途程。两年后, 1926年9月,毅然决然休学离开大学,考入黄埔军校,开始艰险困苦的革命战斗生涯。
王良是从重庆走岀去的中 国工农红军战士,是重庆人民自己的儿子,是重庆人民的自豪骄傲。
我祖籍陕北,出生成都, 1970年底入伍来到重庆。军旅四海为家,先后六进五出山城, 人生的大部分岁月在重庆度过,爱人是重庆人,军队退休后安家重庆,自己算是重庆人了,地道的重庆人。
因此,我是带着观看了解我的老乡前辈,重庆人民自己的儿子、自己的英雄烈士的初衷愿望,走进影院的。观影中,看见荧幕上高大威武英勇善战的 王良老乡前辈,非常亲切非常 贴心非常温暖,自然而然地置身银幕之中,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跌宕起伏,随着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悲欢离合,我们的心,与王良前辈的心连在 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在休戚与共水乳交融般的契合中,无形中,情感得到升华,精神受到洗礼,信仰再度淬炼。
当电影《王良军长》即将落幕,画面上闪回重现王良烈士的生平镜头,慷慨悲壮的歌声再度响起时,我这个老军人也禁 不住情绪起伏难以自已。王良军长,以及与他一样的无数革命英雄先烈,牺牲多少年了, 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风云中。我 们当代人,享受着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与生命换来的小康甚或中产幸福生活的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还有多少人,知道,还记得,我们的家乡,重庆棊江,九十七年前曾走出一 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在经历了两年求学探路、五年投身革命浴血奋战后的一个早晨, 这位时年仅仅27岁的红四军军长,扑倒在祖国大地,壮烈牺牲,为革命为人民献出了一切。
我们,今天,在共和国奔腾向前的征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应该怎么想, 怎样行?怎样把个人奋斗家庭利益与国家事业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所行动,有所作为,无愧于王良军长,无愧于无数革命先烈,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王良军长》是近年来荧屏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影视作品,好电影。她宣传弘扬的,固然是党的领导、 英雄烈士、英雄主义、爱国主 义、马列主义、精神信仰,光荣传统这些红色元素。但所有这些,都 是以王良英烈和他的领导、战友,他的父老乡亲,以及那个火红年代的宏大时代背景的历史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精神真实为依据和基础的,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认同感,经得起时间岁月的严酷检验。
人间正道是沧桑,崇高精神是真理,为何不相信,为何不践行?!
有兴趣的年轻人,可以走进电影院,一睹为快,多思有益。
当然,如同任何优秀的文 艺作品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 样,《王良军长》也有缺点瑕疵。
囿于一个半小时的篇幅所限,实在难以表现出王良英烈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革命战斗生涯。既使是保卫井冈山、活捉张辉瓒等几个重大战役的描写刻画都略显单薄。如果能以上中下三集的篇幅来表现体现,《王良军 长》一定会更完整更深刻更动人更好看。
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略嫌稚嫩,尤其是前面的两场戏。没有准确表达出那个时代时期,毛泽东特有的年轻领袖的精气神,或曰气质。不仅形似不够,神似更不到位。等等。
瑕不掩瑜,只要高度重视提供条件,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未来的 实践中,加以克服解决。
重庆,在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产生和涌现出不少可 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和重要人物,发生过不少动人心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在近代,还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全民抗战的指挥中心。重庆曾走出过巴蔓子、秦良玉等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合川钓鱼城曾让几十万清 兵望城兴叹无可奈何,等等。
重庆这片历史悠久的革命圣地现代热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片富矿,只要坚持多挖深掘,必定会有所成就,有所回报,获得丰硕成果。
我们期盼,不久的将来,能在银幕上看到,又一部由重庆本土创作的优秀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