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光柱    在人民心中》



【三言两语】20220711

       去年十月中旬赴京的一个下午,经战友、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油画《信念》的作者马光剑介绍,如约专程去拜访看望结识了因战伤双目失明,间名于世、国民尊崇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斗英雄史光柱。

       马光剑创作的巨幅油画《信念》,自一九八七年参加全国纪念建军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获大奖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以来、面世已三十五年了。

        油画《信念》的作者、时年仅三十一岁的青年军旅画家马光剑,以坚定的信念,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触觉,大胆的创新,创作出高大伟岸、慷慨壮烈、英勇不屈,为信念而战的独特中国军人形象,直击人心、震撼魂愧,广泛流传、深入民间社会祖国大地。在中国美术界,美术爱好者中,尽人皆知,无人不晓,得到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尤其在喜欢战争题材、有英雄情结,热爱美雄,崇尚英雄的中青少年群体中更受到热烈欢迎,普遍爱戴,被誉为"最牛中国军人""当代军人最佳形象”。

       油画《信念》,凝聚了中国当代军人真善美的美术美学元素,创造性地塑造出一名特定战场典型环境中由持殊材料铸造而成的、典型而独特的中国年轻军人的英雄形象。

       油画《信念》是祖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美术界出现的军旅题材作品中里程碑似的美术佳作、文艺精品,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产生深远的美学价值与历史影响。

       史光柱,在保家卫国的激烈战斗中,被弹片击中眼部仍顽强博战的双目失明的战斗英雄。史光柱,就是当时,上世纪1986年底至1987年初,作者创作油画《信念》时的主要原型。

       乘坐滴滴,沿涂不断停车询问,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超市找到一小花店。店主女的,五十来岁,看衣着打扮可能脱贫不久。店主剪理花枝时问:这花你送谁?,我随口回答:“史光柱,越战英雄,打仗负伤,双眼失明,知道吗?"店主好像知道史光柱的事迹,“看望英雄,那我每支花少收一块钱,八支少收八元。”我说,“好,你还记得英雄,心领了,谢谢!”

       又坐出租,途中,年经的司机调侃地问:"你带的花,还有水果,是去看谁啊,梦中情人?"。我玩笑地回答:“不对,是去看红颜知己。“司机行偏头看我几眼,露出诧异的微笑。我又说:“这个红颜知己,是红色英雄,去看望战斗英雄,打仗的,史光柱,认识吗?“司机似乎不热悉,我简单告诉他史光柱的事迹,他忽然肃然起敬,说,你是去看双目失明的战斗英雄,那我这车费还收不收?看他真诚而顾虑的神情,我说,你对英雄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车费,还是要收,你年轻,正是爬坡上坎的时候,年轻人不容易。

       车到史光柱家门口,手机付款下车,心中欣慰。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火硝烟已消逝在历史的天空,不少世人的记忆也渐渐模糊褪色。七零后尤其是八零九零零零后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数可能根本不知道、更不熟悉,当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那一代,几十万中国军人,年轻的战士,听从党的号令、人民的召唤,义无反顾,冲上战场,奋勇作战,英勇杀敌,慷慨赴死的不朽事迹了.....

       然而,刚发生在我身边的两件凡人小事,不正说明证明,天道不灭,民心昭然,英烈永在,日月同辉。英雄在人们心中,老百姓仍然热爱英雄崇敬英雄关爱英雄。

       史光柱的秘书已在家门口等候,握手进门,见到从里屋出来、慕名已久的战斗英雄史光柱,有点不平静。因为战友马光剑电话引荐,又都是老兵,我们之间没有陌生感,握手,拥抱,很快熟悉亲近,聊了起来。海阔天空天马行空相谈甚欢心心相印。

       由于双目失明,史光柱戴着墨镜,但精神攀铄,情绪饱满,思维敏捷,声音宏亮,健谈异常。

       还是普通军人的样子,没有一点英雄“高大全”的印象,沉稳谦虚,随和可亲。

       史光枉爱人出差在外。秘书小左始终陪伴史光拄左右,秘书负责整理史光柱的口授文字,陪同史光柱外出作报告参加社会活动等日常工作,兼做司机,请了一位勤快且会烹饪的贾阿姨,帮助料理家务。

       光柱虽然双目失明,但身残志坚,不坠青云之志,仍然继续发出光和热,为祖国人民做出积极贡献。,

        光柱很忙,多年来,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代表,不时参加一些国家与地方重大的社会活动;应邀到学校、机关、企业、部队等单位,作以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报告;同时笔耕不缀,亲自撰写了大量文字作品,当然都是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坚持每两三天写一篇博文,在网上发表,不少文章的浏览阅读量都在几十万数千万以上,有的阅读量上亿,在全国已有上千万的崇拜者粉丝。

       光柱身体力行一以贯之的信念行为,从容为民的突出表现与不凡作为,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社会深人人心的英雄人物,学习榜样,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热爱尊崇,被誉为“中国保尔”,英雄中的英雄。受之有理,当之无愧。

       相谈甚欢,差点忘了事先的考虑,我打断光柱的话说,今晚阿姨不用做饭了,我请你们,只要是你喜欢吃的,去哪里都行,大家一起去,就算是我对英雄的一点心意。

        光柱连忙回应说:“不用了,不用了,到我家来,你是客人,就在我家里吃,阿姨做的不错,不出去了,就在家里吃,阿姨已经在准备了。”

        反复邀请无果,只有作罢,客随主便,在光拄家吃晚饭了。

       光柱家里,平常都是四菜一汤,今晚,摆了满满一桌,有七、八个菜。连同左秘书贾阿辣也就我们四人,倒上好酒,我们边吃边喝边聊。光柱双目失明,秘书给他在两个小碗里分别放进少许卤肉和花生米,光柱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挺熟练,吃的很香。我们话题不断,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疫情、台海局势与蔡英文,聊的更多的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及其英雄烈士们。

     饭后,稍坐片刻,考虑到光柱说了半天了,我不能再继续打扰,起身告辞。与光柱紧紧握手、紧紧拥抱。光柱说,欢迎常来,我说一定,以后再来北京,还来看你。欢迎你来重庆做客旅游,以后不论何时,只要来重庆,必须告诉我,再忙,也得一起吃个饭。

       我动了感情,泪水涌上眼眶,继续说,光柱,我对您仰慕已久,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今天终于相见相识,说明我们有缘分,我们曾经是不相识的战友,现在是认识熟悉的战友朋友加兄弟。来日方长,就像刚才你说的,常来常往,永远在一起,心手相连,魂魄相依。

       在相互保重道别声中,我出门登上滴滴车。

       整个返回宾馆的途中,脑海依然是光柱的形象,光柱不高的身躯,进发出无尽活力;失明的双目,闪耀着自信的光芒;老兵之恋,信念之光,始终与他的身心行为同在,日月同辉、天地共存。

       老兵屹立,精神不老,信仰不变,英雄永辉!

        联想到我的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同班同学战友,以及所有参战的指战员(民工),从上世纪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那个隆隆炮声打破边界寂静清晨的时刻开始,经过出国反击战,老山折阴山争夺战,边界轮战,整整十年的对越战争战役战斗,数十万中华优秀儿女,听从党和祖国人民的召唤,义无反顾,慷慨出征,保家卫国、鏖战沙场,决胜南疆,以近万名年轻指战员的壮烈牺牲,数万名指战员英勇负伤的巨大代价,取得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保卫了祖国领土不被侵犯,为祖国改革开放创造了四十多年的外部和平条件,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宁幸福。

       由于多种缘由,对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意义作用的评价看法,多年来,社会舆论一直有不同声音。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实在难以说清楚。一切,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定论评价为标准。

       无论如何,当年数十万解放军指战员、援战民工,他们是听从党和相国人民的召唤,执行党中央与中央军委的命令,奔赴南疆,参加作战的,不是个人行为行动,是组织行为,是国家行动。

       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像对待所有为国家为人民而战的军人一样、尊重他们,善待他们,关爱他们。

       对这个群体,这个几十万特殊的退役军人群体,多一点关心与爱护,多一点理解与包容,多一点支持与帮助。当年参战的广大指战员与民工,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农家子弟,其中不少人家庭收入不高,生活条件一般。尤其是一些参战牺牲的烈士家庭与负伤军人和民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更多一些。我们,社会各界各类组织与人员,是否可以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比比,看看,想想,多为他们着想,多为他们考虑,以实际行动支持关爱他们,积极努力主动帮助解决、他们以及家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让他们难有所解,心有所安,情有所依。

       决不能让英雄与广大参战指战员流血流汗,又流泪甚至至今还在流泪。如果如此,我们对不起英雄烈士,对不起参战指战员,情何以堪,心何以安?!

       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对退役军人,尤其对英雄烈士及其遗属后代、“两参”人员与孤寡老军人,是关心关怀,爱护帮扶的。采取各种措施办法,全面加强了对退役军人工作的组织领导、法律保障与政策扶持,颁布了《英雄烈士保护法》与《退役军人保障法》,这两个为英雄烈士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既使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屈指可数,难能可贵。

       在此大背景下,平心而论,众所周知,全国广大退役军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升,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一些相关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解决。

       雄辩的事实充分说明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广人人民群众,对英雄烈士,退役军人是非常关怀关心、热爱尊崇、爱护保护的。

       今天, 中华民族,牺牲的英雄烈士可以放心瞑目,活着的英雄和英烈遣属后代能够幸福生活,千百万退役军人的权益,有了坚实的法律法规保障保护。

       古今中外,何曾之有,有也仅有。唯我中华,党和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踏足留痕、功德卓著。

       回顾过去,憧憬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中华民族的英雄烈士,广大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将永远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尊崇爱戴,英雄烈士将永远话在亿万人民群众心中。

       英雄人物不断涌现的中华民族必将始终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不断为人类世界做出积极而伟大的贡献。

       如果硬要归类,本文当属歌功频德之作。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论褒扬歌颂,还是批评鞭挞,是任何情况下自己一以贯之,坚守多年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何德不具、何能不为?该批评时不批评,稀里糊涂;该歌频时不歌频,同样稀里糊涂。

       做人清醒正直,有责任有担当,更有血性,是军人男子汉应当具备的,尽管已退役多年。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