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战士们比我们想象的更伟大?

最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我们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清晰地知道,哪场战争会取得胜利,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

而他们在牺牲之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也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在牺牲之时,他们所能依赖的只有满怀的信念。”

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先烈们前赴后继地去抗争,为的就是自己的子孙后代,不用再去打仗了。


此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正在欢度国庆。国庆撞上中秋,节日氛围十足。

路灯上、电线杆上,五星红旗飘扬,到处都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

但,这和平,从何而来?这盛世,由谁织就?


从最艰难,最落后的年代里,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成就?


今天,英雄文化网全体人员在李大淮先生的组织下,在电影院集体观看了2023国庆档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看完之后,大家都对今日的中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李大淮(右四) 英雄文化网官方网站总编辑

李福春(左四) 英雄文化网官方网站执行总编

王川生(左三) 英雄文化网官方网站运营总监CEO

杨主任(右三) 英雄文化网官方网站副总编辑

胡皖(右一) 英雄文化网官方网站副总编辑

重庆广电总台康松(左一)

胡蝶(左二) 赵行录(右二)


其实,战争从未远离这个世界,俄乌战争历历在目,世界一直在上演着弱肉强食的戏码。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志愿军:雄兵出击》聚焦于1950年的新中国,那时,它才刚一岁。

在举国同庆的时刻,朝鲜内战爆发了。
原本,只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斗争,直到,美国加入进来。
北朝鲜节节败退,希望我国出兵相助,共同抗击美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不再经历战争的残酷。

他们用自己的苦,换来我们今日的甜。
这样的一支军队,才是无往不胜的雄兵。

他们不过是肉体凡胎,却生生用自己的血,为我们辟出了未来与希望。
这些被后人称之为英雄的人物,大多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离家尚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
他们一个接一个,永远留在了那片陌生的土地。

一想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亲手迎来的光明,我就替他们感到心痛和遗憾。
他们用生命换来太平盛世,自己却长眠于黑暗。
可他们没有一个人是白白牺牲的!
一边,是战士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枪炮,逼得他们节节败退。
另一边,外交官伍修权在联合国议事厅上发言,掷地有声:
“1950年毕竟不是1895年!时代不同,情况变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更是无数翻身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最激昂的宣言。
在最艰难、最落后的年代,始终有人相信,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我们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强盛。
正是无数英勇无畏的志愿军的牺牲,才有我们今日的万家灯火,举国欢庆。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于祥和安稳的当下,回看那段艰难的岁月。
才知道那些无名英雄,是为我们而牺牲的。
在举国同庆的时刻,我们英雄文化网集体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心情激动地讨论着观后感。


不管是老一辈、小一辈,还是我们这一辈,都需要铭记,今日的幸福是怎么来的。
我们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提醒当下的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电影,去致敬伟大的人民志愿军。
敬他们满腔热血,舍身为国。
敬他们撕破黑暗,迎来光明。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先辈们踏过荆棘,让我们迎来坦途。
而今,山河无恙,忠魂犹在。

而那些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记录2023年10月6日,英雄文化网全体成员集体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编辑:胡皖)

点赞(12)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