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致敬最可爱的人!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

作者:胡 皖  英雄文化网副总编辑


  《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在今年2024年国庆档终于上映了。9月30日得知这个消息,我很激动。依然记得去年2023年的国庆节,我们英雄文化网全体人员在李大淮总编的组织下,在重庆万达电影院集体观看了2023国庆档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两年了,还是国庆,还是《志愿军》,鲜艳的五星红旗与10月的金色秋叶交相辉映,如熊熊烈火燃烧在心,愿志愿军精神永远照亮国庆之光!

2023年10月6日,《英雄文化网》集体观看《志愿军》第一部——雄兵出击

链接:《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今天是国庆第2天,在珠海日月贝中影影城,我购票观看了《志愿军》第二部——存亡之战。

我在影片宣传大屏合照

  故事聚焦抗美援朝战争铁原阻击战,这是一场关乎志愿军生死的战争。铁原阻击战,志愿军第63军以不足敌人一半的兵力,利用地形、火力、夜战、反冲击等战术,坚决阻止联合国军沿涟川、铁原公路向纵深推进的企图,掩护了志愿军主力和伤员的转移,稳定了战场局势,为后续的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为作者本人在电影院拍摄的照片

  铁原阻击战,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战术?这是一种让美军所有将领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若让美军去执行,恐怕早就跑得没影的战术,这是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才会想到才敢运用的战术。一个军随时准备牺牲,这种战术世界其他国家怎么敢学?


  “我们九千人一把芝麻撒下去,200多个小阵地,他美国佬就算一个个拔, 我们也要让他拔5天!”这样的口号,在美军看来,这完全就是颠覆了军事学常识,因为人类战争史已经用无数的案例证明,部队越是分散,部队的战斗力就越弱,尤其是打阻击战,尤其是这种以少敌多以弱战强,敌军几乎全方位碾压,我军几乎不可能取胜的阻击战。

  这种战术它意味着仗开始准备要打,就等同于告诉你的士兵,上了阵地你们注定是有去无回,最好的结果也是九死一生。志愿军一没后勤二没补给三没支援,只能靠着轻武器在没有坚固防御工事的丘陵地带,抵抗2倍于己,有火炮1600余门,坦克300余量,炮弹无限供应,空军支援无数的联合国军。光是听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敌我差距,世界上还有几个国家的军队,敢去执行这种基本就是送死的任务?接下来你还要告诉你的士兵,由于连日的作战,部队现在减员三分之一,粮食弹药就快要见底了,上了阵地只能吃少得可怜的随身库存,你们还必须要在阵地上至少死守15天,这不摆明了就是送死么?


  人在面对死亡时有种生物本能的恐惧,尤其是等待死亡前的恐惧更让人崩溃,这在我们看过的很多末日影片中都有所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还有几个国家的军队,能够死守不退战至最后一人直至全员战死?要知道美军伤亡率一般达到23%,部队一半人就会失去战斗意志,按照美军规定,如果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即可投降。令彭老总落泪的铁原阻击战,189师蔡长远天女散花战术,让美军司令李奇微不得不服。“这儿不错,老子今天就死在这儿!”这是志愿军63军临危受命的189师师长蔡长元在阵前的怒吼。9400名战士被天女散花,化整为零,在纵深25公里、宽20公里的区间部署了200多个阵地,以血肉之躯筑成了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破的防御体系,他们就是中国志愿军!


  《志愿军》第一部雄兵出击主要是决策出兵时的焦灼和志愿军不怕事干到底的决心,第二部存亡之战的场面和志愿军的战术,这些都升级了,很多镜头都围绕着志愿军没有重武器,到底要怎样打掉敌人的坦克。当吴专家问张孝恒武器的缺点,回答是:弹药太少,要保证武器的杀伤力,即使20米的杀伤,我们抵近到10米去开火。那人还能安全回来吗?不能!这就是志愿军的战术。李家三口,上阵父子(女)兵,铁原阵地上从一群人到一个人,最后在电台里对着自家妹子说“我们回不来了!一营倒下了!你们继续前进!”电影中,那个满脸尘灰、血迹斑斑的战士,他的形象是战争的缩影,是英雄的化身。他戴着耳机,手持对讲机,泪水与热血交织。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时间停止流逝,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这一幕,是电影中最煽情的部分,也是最具力量的一笔。导演没有过多的言语修饰,没有夸张的动作渲染,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战士的泪水,是对牺牲战友的无声告别,是对战友情谊的深切怀念,是对家国责任的沉甸甸承诺。


  《志愿军:存亡之战》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心灵史诗。它没有过分渲染战争的暴力与血腥,而是通过战士们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高尚与纯粹。每一个志愿军战士,都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观众心中那扇尘封的门。我们看到了战士们的坚韧不拔,看到了他们在逆境中的无畏与牺牲,看到了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信仰之光。这些画面,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战争的惨烈与人性的光辉交织在一起,让人动容不已。

  《志愿军:存亡之战》告诉我们,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我们享受着和平阳光的今天,不应该忘记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这部电影,是一曲对英雄的赞歌,是一声对和平的呼唤,是一记对未来的警钟。



  岁月无疆,英雄不朽。历史不容忘动,英雄值得铭记!烈士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和赫赫脊梁,值得我们深情缅怀、永远铭记!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以国之名,致敬英烈,不负英魂,矢志前行!

  最后,我还是想用我去年第一部读后感的结束语来结束:

  不管是老一辈、小一辈,还是我们这一辈,都需要铭记,今日的幸福是怎么来的。  

  我们需要这样题材的电影,来提醒当下的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电影,去致敬伟大的人民志愿军。

  敬他们满腔热血,舍身为国。
  敬他们撕破黑暗,迎来光明。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先辈们踏过荆棘,让我们迎来坦途。
  而今,山河无恙,忠魂犹在。


而那些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记录2024年10月2日,我在珠海日月贝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

点赞(6)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