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只为英魂鼓与呼
——战斗英模、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的退休生活

作者 冉阿丽




2024年4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战斗英模、当年老山主攻营营长、成都武侯区军休干部臧雷,却顾不上享受这怡人春色,从成都飞抵昆明,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月份。

每思家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每年四月,全国各地参战老兵和家属,源源不断地来到云南扫墓祭奠亲人和战友。而筹划祭奠活动,对接当地政府安排食宿等一应事宜,是臧雷一年中最重要的事,今年尤甚。因为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45周年,同时又是老山作战40周年。臧雷把这次纪念活动称之“4540”行动。

在过去19年的退休生活中,臧雷没有在天府之国吟诗作画颐养天年,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发起的“理解万岁行动”中。他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走,为传播英雄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大力倡导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价值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四次赴前线作战,十二次与死神交锋

臧雷祖籍山东五莲县,1954年生于重庆一个军人家庭。他爷爷是一名老八路,父亲14岁也参加了八路军,随大军解放大西南定居重庆。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咱们祖上打过西洋鬼子,我和你爷爷打过东洋鬼子,咱家没出过孬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臧雷从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1971年,17岁的他应征入伍,实现了儿时的理想。

入伍后他当过通信兵、文艺兵,高射炮兵、侦察兵、步兵;作过机枪手、驭手、弹药手和炊事员,在多个岗位经受了锻炼,各科目年年在全师考核中名列前茅。1977年他入了党,1978年,作为训练尖子、四会教员,他从士兵直接提拔为军官,在具有光荣传统的(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原昆明军区第陆军14军40师118团3营8连任排长。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越南当局奉行地区霸权主义,对外施行侵略扩张。在中越边境,频频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对我国边境军民正常生活训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打击越南当局的嚣张气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

届时,臧雷任3营8连任排长,在前线执行夜间作战任务时,从陡峭的山崖上摔了下来,颅骨腰椎等多处骨折,呼吸心跳骤停,昏迷了六天六夜,才苏醒过来。医生说他脑神经严重受损,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但时年25岁的臧雷,以惊人的毅力,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康复训练。经过三年第一阶段的艰苦训练,他终于可以拄拐杖走路和跑步,并重新归队。




康复时期的臧雷

1982年,本该病退的臧雷反复请缨,终于被任命为敌后侦察大队一连指导员,开赴前线执行为期一年的侦察作战任务。他带领全连先后47次出境侦察,在险恶的亚热带高山丛林地、雨林地中,破雷阵、闯敌后、打伏击、抓俘虏、搞情报,为将来大部队夺取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整整一年时间,唯有他所在的侦察连无一伤亡,胜利凯旋。他和他的连队荣立战功。

1984年,已是40师118团3营营长的臧雷,担任收复老山战斗的主攻任务。他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战场经验丰富,指挥及时有力,老山主攻营最终以最小伤亡代价,提前两小时攻克了主峰阵地,让胜利的红旗高高飘扬在老山主峰上。战评显示,老山主攻营毙敌最多,牺牲人数远远低于战前估计,战斗成本最低,俘获最多。全营数十名军官冲在最前面,无一名牺牲(9名负伤),是全团唯一抓到俘虏的营。其中一个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三个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两名班长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臧雷则被誉为“铁血营长”。

1990年,已是“老山一等功臣团”参谋长的臧雷,率领部队第四次奔赴老山前线,执行老山支援一线要点防御作战任务,直至1993年凯旋归来。

战争意味着流血牺牲。一个人一生经历一次就足够勇敢!而臧雷,从1979年到1990年12年间,先后四次赴南疆作战,执行大小作战任务60余次,两次负重伤,十二次与死神交锋。他以对祖国的忠诚,对军队和人民的挚爱,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抒写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致我的生死兄弟

2020年7月,央视3套《回声嘹亮》节目中,臧雷以一首催人泪下的《致我的生死兄弟》诗朗诵,感动了屏幕前的无数电视观众:

我亲爱的战友们,兄弟们,

你们在天堂还好吗?    

我想念你们,我们想念你们啊!

看着你们年轻英俊的脸庞,

我们的心,再一次被痛惜和思念的泪水浸泡。

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冲向那燃烧的战场,

那个时候我们心里都明白

枪一响,就会有人倒下去

不是你,就是我,

但我们每一个人都义无反顾。

因为我们知道,

在我们的前面,是凶残的侵略者,

而在我们身后,是母亲的胸膛,

是改革开放中的共和国,

是亲爱的北京,

.....

与其说是演出,不如说是他对牺牲战友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是永远也无法忘却的思念、痛惜!

战争硝烟散去,臧雷被部队报送进入某军事院校深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后又调任总参谋部在南方的一所高等军事学院任教。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臧雷凭着敢打硬拼的老山精神,刻苦钻研军事理论,结合自己实战经历,撰写了大量实战案例分析和理论文章,并运用到教学当中,令学员们大呼解渴。

他被评为“总参系统优秀教员”、“全军优秀教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保卫边陲优秀儿女”、“青年开拓者”、“全国十大青年人物”、“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等等,可以说是光环笼罩,荣誉加身。但在内心深处,他无时不刻地怀念那些长眠在南国的战友!夜深人静,他眼前总会浮现出牺牲战友的音容笑貌,和他们战斗过的猫耳洞、高山密林的点点滴滴,甚至肆虐的蚊虫都成了温暖的回忆......

对他们的思念,时时啃噬着他的心。他决心在有生之年,以传播烈士英名,弘扬老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己任,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让全社会崇尚英雄,关爱军属蔚然成风。

1986年他开始整理烈士的感人事迹:副连长张大权率领突击排攻打主峰,三次负伤,死战不退,盘肠而战,壮烈殉国;代理排长史光柱在攻打老山57号高地时,被地雷炸瞎双眼,熏黑的脸上,全是细碎的弹片和血污,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致昏迷;,不满17岁的火箭投手贾云科,被子弹击倒了,他眼睛睁着,头上、肩膀上的弹孔还在汩汩地流着鲜血....

眼泪时常溢出眼眶,他把对烈士深深的爱,都浓缩在一篇篇演讲稿里,拖着还留有弹片的三级伤残之躯,丈量了大半个中国,行程10万多公里。在城市、农村、学校、部队、机关和企业召开数千场演讲会、报告会、分享会、恳谈会、故事会和座谈会。还编写书籍,组织演出。嗓子说哑了,颅内的弹片隐隐作痛也照做不误。

他说,我要让更多的人记住,现在的岁月静好是这些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活着的人,要勠力工作,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万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烈士的血不能白流,更不应该被淡忘!

烈士为国家捐躯,我们为烈士父母尽孝

2024年2月6日,寒冬渐去,新春将至,臧雷和战斗英雄安中文等战友与深圳尚武基金会代表何雨辰组成的“理解万岁行动攀枝花行”团队,来到大凉山深处的李明烈士家中。一进熟悉的院子,他们对80多岁的烈士母亲说:“妈妈,我们又看您来了”。他们送来的不仅是年货和慰问金,更是一份珍贵的儿女孝心。

这只是他们一系列为烈士父母尽孝心行动中的之一。也是从1986年开始,臧雷牵头组织了“理解万岁行动”。宗旨是“为烈士母亲献上儿子的孝心,为伤残战友伸出班长的臂膀”。他曾对前来祭奠英灵的人说,“这些烈士牺牲时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大部分没结婚,更没有后代,只有日渐衰老的爹娘。40年过去了,他们的父母都到了耄耋之年。我们活着的人,应该刻不容缓地代烈士父母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啊! 

他们在苗寨参加“老山英雄连”双腿高位截肢的二等功臣吴华儿子的婚礼;为林杰烈士母亲联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让老人重见光明;为苗族杨庭中烈士母亲购置高档轮椅;为金沙江皎平渡虎绍青烈士家凑够修房子;为17岁贾云科烈士母亲凑治疗费.....

38年间到底走了多少路,为多少户烈属送去多少慰问品慰问金,他也记不清了。他只是带着由战友、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组成的行动团队,风尘仆仆,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行动行动再行动!他希望这善行能惠及更多的英烈家庭,也希望感召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充满温暖与爱的行列!

臧雷的“理解万岁行动”得到了一些爱心企业家和基金会的支持。老伴胡老师更是一以贯之的支持并参与其中,陪伴左右。在没有找到资金来源或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支持把他把退休金、伤残补助以及著书立说稿费讲课费拿出来弥补资金缺口。“烈士们把命都舍了,我们为他们做什么都不为过”。他如是说。


慰问广西龙州烈属


看望烈士赵占英母亲


看望烈士李海欣母亲

请记住烈士年轻的模样

到过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人,面对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墓碑,灵魂都会受到强烈震撼:每一块墓碑下面,都曾经是一个鲜活年轻的生命,每一座墓碑的后面,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是父亲绝望的眼神,是母亲流不尽的泪水!

10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有2万余名官兵牺牲,7万多官兵负伤,其中3万多人致残。云南省内23座烈士陵园内,长眠着为捍卫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以及改革开放而战死沙场的英烈们。    

2024年4月23日,刚参加完南温河老山作战胜利40周年“人民是靠山”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的臧雷,带领一行战友,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文山烈士陵园。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次除了扫墓,还参加了由战斗英雄、一级伤残军人安忠文和“战地卫生员”安振江发起的为烈士墓碑贴瓷像活动。他们跟臧雷一样,一直怀念着牺牲的战友。冰冷的墓碑阻隔了与战友的交流,于是他们决定为每一位烈士墓碑上贴瓷像,让烈士的形象鲜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记住烈士年轻的面孔。

安振江在老兵公众号上发了启示,向烈士家属征集烈士照片,免费为他们制成瓷像,粘贴在墓碑上。

安忠文克服双目失明、右腿高位截肢、行动不便的困难,艰难完成了安葬在西畴烈士陵园烈士的瓷像。安振江则走遍云南边境的13个烈士陵园,为7000多名烈士贴完了瓷像。臧雷把为烈士墓碑贴瓷像称之为“理解万岁行动之两安行动”。边防部队一位老首长这样评价他们:“这两位安姓战友发起的行动,是一项让烈士安魂,让烈士亲属安心的善举”。

臧雷还带动社会各界和其他老兵纷纷加入进来。在举行了庄严的贴瓷像仪式后,他们为麻栗坡烈士陵园的28为烈士墓碑贴上了瓷像。陡然间,冰冷的墓碑上因为烈士瓷像而生动起来。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云南境内13个烈士陵园大部分烈士墓碑的贴瓷像工作。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主义是一个民族的魂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地传承赓续。而臧雷就是一个踏踏实实的践行者。他说,只要一息尚存,为英雄振臂、为英烈家庭解忧的善行,会一直在路上,永不停歇。

(2024年5月25日完稿于北京玲珑阁)

          


作者简介:冉阿丽,女,1976年12月入伍,长期在军事院校工作,曾任军队院校学报主编。业余时间创作的随笔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半生与文字结缘,以包容心态,品复杂社会,以悲悯情怀,写烟火人生。


点赞(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