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45周年,隆重推出《绝境突围》中越战争448团将士生死录。
本书16开,共490页,共计30万字。
需要阅读或收藏的朋友,请加周强微信或电话:13798387166

在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45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献给为了祖国英勇作战、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参战军人、烈士及亲属!





这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这是一部椎心泣血的中越战争作品,它真实地记录了那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那一段被坊间种种传言和层层谜障包裹着的史册!它更是一幅悲壮山河震撼世界的画卷。
《绝境突围——中越战争448团将士生死录》只为让你聆听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你知道铁血军人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为了身边的战友,在祖国南疆献出了鲜血和生命的生死历程。
1979年我数十万大军经殊死搏斗从越南战场凯旋时,448团却在后期撤军回国途中,在高平以西地区遭遇越军伏击包围,以致大量人员伤亡失散,牺牲71人,被俘219人,失踪329人,这真让人难以接受。
在这我可以肯定地说448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1979年3月5日,我国已经宣布从越南撤军。然而,3月6日,448团将士却个个斗志昂扬,生怕仗打完了轮不上,主动请缨深入越南境内参加作战。由此,根据广州军区前指命令,确定448团为150 师主攻团,沿公路继续向西推进。在高平以西地域内,执行清剿残敌,查找我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
448团从8日正式打响第1枪至12日接到命令撤退,短短的几天就胜利完成了攻打友军防区前沿以西的6个高地战斗任务并毙敌139人,缴获轻重武器一批,涌现出了一名战斗英雄和两名获得荣誉称号的英模以及多名荣立一等至三等战功的单位和个人。
南疆那个血雨腥风的早春已过去了45年,从未公开报道的448团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多年来对那场仗众口一词的辱骂和斥责,在时间长河的洗涤中显露出更多的真容。亲历者对残酷战争的披露,人们对周围世界更多地了解,让这场仗的回顾渐渐趋向客观、理性和更多的反思。
《绝境突围——中越战争448团将士生死录》既有448团指战员从生死战场归来的回忆,也有烈士亲属对失去亲人的怀念。既有被俘虏人员痛苦的记忆,还有支前民兵、民工在战场上配送保障军用物资和抢运伤员、烈士的生死历程,更有如何看待战争的胜败和对被俘人员理解的独特剖析。
45年前的对越自卫还击战,许多人接触不到相关的正面真实的历史资料,面对网络上的关于中越战争的资讯难以辨别,以致出现了很多真真假假、捕风捉影的说法,人云亦云,谬种流传,严重遮蔽了真实的历史,混淆了历史是非,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非常痛心的。
作为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和幸存者,我有责任将448团战友们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绝境突围,忍辱负重的生死经历告诉国人。本书收录448团部分战友的回忆录和文章,有一部分也曾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发表过,并反响十分激烈!我现将其进行汇总整理,让大家能够从纵横交错中清晰地看到这一段历史和事件发生的经过。
书中披露这场战争里448团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还坦诚地披露了当事人的许多心理活动,包括在战争现场的想法及事后的看法,这也是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亲历者,有别于其他历史研究者对历史记述的难得之所在。同时还是一部参考价值很高的史学作品,记载了不少难得一见的历史细节,填补了共和国战史多年语焉不详的一段空白。
在这里让大家来了解这场残酷的战争,记住为捍卫共和国而战的革命军人,记住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是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尊严与安宁。还有与他们一起出境作战、打到弹尽粮绝、再也没有回来的329位战友。从被俘人员向牺牲战友亲属的哭诉中,从越方披露的战报中,从多年后越南边民的描述中,我们也看到了448团329位战友的“失踪”是何等惨烈、何等悲壮!
更有在战场特殊情况下无奈带领104被困人员走下阵地,回国后被判6年有期徒刑的1连连长李和平,出狱后在其生计艰难、老婆又患绝症时,竟然收到没有被俘的战友、烈士家属、兄弟部队等各方的捐款,这在崇尚革命英雄主义的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
英雄的故事有人听,但凄凉悲情的结局发生后就无人问津,只有同一战壕的战友才有真情关心。
这些捐款的战争亲历者、烈士的家人难道仅仅是出于同情吗?不!这是大家真诚地对他们不幸被俘的理解、包容和认可。
谁是真正的英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历史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人民,敢于上战场的就是英雄!在战场上,不幸被敌所擒而受屈辱折磨既不叛国也不投敌的,虽然是战俘但也是我们敬仰的英雄!
历史不会遗忘英雄,战火纷飞的战场锤炼了英雄的名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飘扬军旗!时代造就英雄,中国军人英勇牺牲的行为,人民不会忘记!战友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
本书所录用的文章均由参战者亲自撰写(文责自负),由于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文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人物、时间、地点的偏差,但并不影响他还原中越战争历史的真实性,如果文中涉及相关的人和事(含来自网络相关资料,仅供参考)在此敬请大家给予谅解。
此外,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有时候运用都可以代表几种不同的意思,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它独特的意义。至于文章中一些文字使用,我们不能看表面的,应该深层次地去看、去理解。因为每个人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的判辨和认知,这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至于“胜”也“败”也,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去评说。
因为大家最终表述的真实内容就是:448团将士是真正的英雄。
同时,感谢作者将原创文章授权于主编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学习资料使用。在此,我也代表所有读者对你们辛勤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    强
2023年5月10日




  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可能被历史铭记,也可能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们是我们这个伟大祖国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这些英雄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从未有过丝毫动摇。他们深知自己的使命,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们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在战场上,他们面对的是死亡的威胁,但他们从未退缩。他们敢于直面困难,敢于挑战极限,用自己的勇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正是这种勇敢的精神,让他们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奉献自己,保卫祖国。
  这些英雄们把个人的利益放在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后,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精神。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付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一个战争幸存者的心愿

我叫周强,中国共产党党员,退役军人,作家,多家平台媒体特约撰稿人。广东省湛江市人。
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三等功一次。
在部队历练多年,且经过战场上生死考验,让我增强了对战场错综复杂,稍纵即逝变化的洞察力和提高了对事物观察的敏锐力。所以,自2019年以来,我倾注心血撰写对越自卫还击战系列丛书。在众多战友和烈士亲属的支持下,我四处奔波到全国各地处采访,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我呕心沥血,历尽艰辛,从东线战场写到西线战役,从42军写到了13军,然后再写到55军,现在又写到了50军。从而使战争回忆录能多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反映了指战员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生死历程,完成了《塞上曲》《浸血绷带》《血色记忆》《浴血28天》《铁血军魂》《舔血刀锋》《喋血同登.谅山》《绝境突围》《博奕》《历史的天空》等作品160多万字。作品字里行间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也展现了参战军人气壮山河的血性与弘扬了军人甘于献身,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撰写编辑战争回忆录是一件心情颇受煎熬,精神异常痛苦的事情,它常常让我深深陷入生死28天的战争氛围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恐惧与惊惶。似乎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每个细胞也都在痛苦地抽搐,它们要把40多年前已经消逝的血淋淋往事,从我的记忆深处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剥离出来,然后形成了文字,在这期间有多少痛楚和悲伤,他人是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的。
编著这些纪实作战书籍的主要目的,是弘扬红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播正能量,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这一段悲壮的战争历史,铭刻浴血沙场的军人可歌可泣的英模故事,缅怀和追忆为国捐躯的英烈。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因此,每年的2月至4月份,就是这个普通的日子,在广西、云南上千公里边防线上20多座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陵园,依然牵动着数十万参战老兵、烈士亲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往悼念,寄托哀思,向牺牲的战友和亲人表达敬仰和缅怀之情。
在此同时还有全国各地党、团组织及青少年在烈士陵园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但是,众多战友和烈属到烈士陵园悼念活动时,心里总是有个遗憾,就是烈士陵园没有相关的对越自卫还击战英雄的资料或书籍,提供给前来悼念的人员阅读。
不管是亲历该次战争的战友,还是没有经历该次战争的战友,甚至是没有从军历史的公民及广大青少年都十分渴望能够免费领取资料或书籍,拿回去详细地阅读、交流、收藏,让大家能够从纵横交错中清晰地看到这一段历史和事件发生的经过,从中得到教育和感悟。
2023年2月份,我曾经也为龙州烈士陵园送去近百套《铁血军魂》上下册的书籍,不到半个小时就被领取一空。
后来有许多战友、网民纷纷在我发表文章的平台上留言或微信:能否有更多的书籍放到烈士陵园?
我是退休工人,每月只领点微薄的退休金,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以我一己之力,倾尽所有也无法满足众多战友、网民的阅读需求。但为了回馈战友的殷切期盼,回报广大网民的感恩之心,我真心期盼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的社会知名优秀企业、财力雄厚社会集团、商会团体、社会商业精英、文化名人、出类拔萃成功人士赞助、捐赠,以足够的款项印刷书籍,然后放到烈士陵园,供大家免费阅读。至于存放烈士陵园多少书籍为宜,这就根据可筹多少款项而定。
2024年2月17日是对越自卫还击战4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将《铁血军魂》(44万字)《绝境突围》(33万字)印刷后继续捐赠给龙州烈士陵园。这是我一个战争幸存者的心愿。
但愿我心想事成。
随着出版界出版刊物价格的不断攀升与变化,以目前的价格每一本书成本在30元左右(含设计费、排版费、印刷费及胶装、线装费、运输费)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届时,我会在书内记载下赞助企业,捐赠个人芳名,永远传于后世,名垂青史。并且在烈士陵园举行书籍捐赠仪式。

周强
电话及微信号:13798387166
2023年9月26日
附录:
《铁血军魂》(上下集)是一部全面回顾了步兵124师372团高平战役28天的全过程,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史实性与可读性兼具,热情讴歌了我军指战员胸怀祖国、服从命令、英勇作战、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我军战史又增添了宝贵财富。
《绝境突围》它真实地记录了我数十万大军经殊死搏斗从越南战场凯旋时,步兵150师448团被越军顽强阻击牺牲71人,被俘219人,失踪329人的全过程。文章中既有448团指战员从生死战场归来的回忆,也有烈士亲属对失去亲人的怀念。既有被俘虏人员痛苦的记忆,还有支前民兵、民工在战场上配送保障军用物资和抢运伤员、烈士的生死历程,更有如何看待战争的胜败和对被俘人员理解的独特剖析。





天佑448团

周 强

《绝境突围——中越战争448团将士生死录》叙述448团将士血战沙场那一段既痛苦又难忘的经历,记录着将士们那一段既血腥又惨烈的战斗场面,讲述了一个勋章与尸骸重叠的悲壮故事,展示了将士们对祖国和人民的那一颗颗赤胆忠心。
45年的煎熬,藏在心中的45年的谜团,当我对448团将士在高平战役中的生死历程的文稿整理后,终于渐渐地解开了这个谜的一部分,但是还没完全解开。
对448团的关注,实际上我在45年前就开始了。
1979年3月16日,对越自卫还击战凯旋后,我们124师372团就驻守在水口关北耀农场第九队队部。通信连总机班和团司令部机关在一起 ,我当时是有线班战士配属在总机班负责司令部的有线电话通信保障工作。
在这期间,我时不时会听到干部们在议论说,我们有些部队在越南还没有回来。
我就感觉很纳闷,主流媒体已经宣布,即中国不占越南一寸领土,不留一兵一卒已全部胜利回国了。现在这些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的个别干部还茶余饭后议论纷纷说,什么由于战场态势千变万化还有部队滞留在越南高平附近还没有回来。还说什么有许多战士被俘虏了,云云。
对于这件事情,我只能听不敢问。因为我是通信兵,知道保密条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即使听到了什么事情,也不能随便乱说乱传。所以,这个谜一直在我心中藏着。
1979年4月17日,因为大规模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以后,边界必须有部队长期驻守。以42军为主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成广西军区边防第5师,我则被调到边防5师15团总机班任副班长。
作为一名话务员,我在总机值班接转电话时监听过程中,不经意地听到了首长之间的谈话内容涉及之后在越南部分没有回来兵员的电话内容,首长要求部队妥善处理从境外回来的兵员以及被俘人员的接应工作,不能再出任何工作的纰漏,更不能怠慢返回人员。
这时,我就清晰地知道,“被俘”这件事情是真的了,但是到底是哪一支部队我不清楚的。
197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到刚刚从越南战场上回来驻守靖西县化垌公社的41军123师369团机枪连,找我高中同班同学陈克志。他是1977年兵,我是1978年兵。在聊天的过程中,陈克志说:“周强,我差一点又要出去打仗了,命令是救援一支陷在越南境内的部队。后来命令撤销了。”经这一说,使我又一次确信这消息是真的。但是,是哪一支部队还是不清楚了。
1979年5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与越南红十字会代表团达成双方交换了全部被俘人员的协议。这些被俘人员共分五批释放完毕,交换地点都在中国广西友谊关至越南同登公路零公里处。我方交给越方的被俘人员名单是1638名,越方交给我方的被俘人员名单是240名(其中1名在遣返之前死亡)。
后来,通过主流媒体详细地报道,我就明白了被俘人员情况。
1982年2月,我带着为什么被俘人员绝大部分是448团将士这个谜,退伍还乡了。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40多年过去了,我从懵懵懂懂的青头小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地想起在越南战场上的一切,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201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40周年之际,我拿起笔撰写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回忆录《浴血28天》。在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
这时,有许多网友跟帖留言,其中就有448团的战友,他们恳切要求我写写448团。因为我在回忆录中,曾有一节是写448团的。然而,当这本书第二次印刷时,我就把那一节给删除掉了。因为当时448团的内幕真相还不明朗。
我始终感觉448团是一个谜,使我无法去动笔。
后来,我看了41军123师陈朝荣《战地记者见闻录》,就更加清晰地知道448团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陈朝荣回忆录是这样写的:
1979年3月11日中午,150师448团进至高平市以南40余公里处的班英附近,与河内赶来参战的人民军一支精锐部队遭遇,展开激烈战斗。战斗持续至12日中午,448团前指和2营的退路被切断,他们一边战斗,一边伺机突围,同时苦苦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由于驻师的副军长不同意派部队救援,要求在敌包围圈内的部队自行突围,至14日中午,造成500多人失踪,包括部分向敌投降,成为自卫还击战中我军被俘人数最多的部队。
昨晚,我们接到全副武装准备返回越南境内的通知,目的是接应150师和寻找失踪的448团官兵。如果昨晚再返回越南,不是一两天的事,至少要一个星期,而且是大海捞针,说不定徒劳而返。
更何况,中央军委负责人已向各国驻华记者作了表态:中国这次军事行动是自卫反击,教训一下越南当局,最后一批军队3月14日全部撤出越南境内。如果再派部队出去营救,将会给越南政府和各国记者留下话柄。最后,决定让150师的兄弟们“自生自灭、顺其自然”
3月16日,我国外交部长黄华向中外媒体宣布:参加这次边境作战的我军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已全部撤回国内,中国在越南境内已无一兵一卒。这下更惨,我们已无法再派兵前往救援了,就连派侦察分队进入越南境内也都不可能。上帝呀,愿你保佑我们的这批散兵平安归来!
几天之后,又陆续听到448团的情况:失散的官兵真的很惨,一部分与敌人血战到底,死在异国;一些成为越南人民军的“辉煌战果”~当了战俘;还有一部分坚定返回祖国的信念,忍饥挨饿,日间隐蔽,夜顺北斗,摸回边界。陆续有一些干部战士摸回来。一个晚上,某地哨卡发现越方境内有几个黑影在向我方边界移动,哨兵发出口令,双方对答不上(口令每晚更换),便高喊“纳松空叶”、“宽宏宗堆杜兵”。这几个黑影就是448团的战士,经历千辛万苦才摸到边界,以为又要落入敌人之手,几个人便抱在一起,引爆了一颗手榴弹……
这件事发生后,部队通知各哨卡,发现越方有人过境,一律以普通话对答,除了口令之外,要询问部队的番号、代号,不至于误伤自己的人。
半个月之后,仍陆续有零散的干部战士过境。这些人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一口气,一定要爬回祖国,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土上,饿了,吃树皮草根;渴了,喝口山泉水。白天,在山林石洞里隐蔽,避开敌人和越南群众的视线;晚上,望着北斗,判断方位,一步一步向边界接近。一些人在边界见到自己的队伍,便昏厥过去,一个个饿得骨瘦如柴。历尽艰辛的战士,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
2019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了448团一位干部的电话,电话中他讲述了许多关于448团的事情(当然对于保密部分,他一概不和我说)。在此过程之中,也有许多448团的战友给我来电话或微信,述说他们在战争中所经历过的一切,从这里面我清晰地知道448团将士们在短短十几天的战争中所经过的生死历程。
从那时开始,我就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收集有关448团资料,对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和研究。
那么448团回撤失利,究竟是谁造成的?
对自卫还击战结束后,各级都对448团失利的经过和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多份调查报告均认为,此次失利,最主要的原因是指挥错误。
宋子佩,41军政治部副主任,在《生死28天》文中有一段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军在高平地区参加清剿的部队就达11个步兵师。十几万大军,上千个清剿小组,在高平、谅山广大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山山洞洞,沟沟岭岭,像挖“地老鼠”一样反复清剿。越南公安宁肯把老百姓饿死也不准出山逃命,饥饿像子弹一样把他们击倒在地。据有关人士披露,高平地区逃进山洞被饿死的就达10多万人。越南官方宣布:28天战争伤亡30余万人,大都是被饿死的。
50军150师刚出国作战就参加了清剿战斗。广州军区前指命令该师经扣屯进至班庄、809高地清剿残敌。他们到达扣屯时毛副军长向他们介绍了敌情,再三嘱咐809高地和吞片地区有敌人1个多营的兵力,被打散后,分散游击,要特别警惕,防敌伏击。
当150师448团副团长和副政委率领该团2营进至该地区时,果然遭敌伏击,团指立即调2个连增援战斗,正在激战之时。军区前指又命令150师改路去河安、安乐,边清剿边撤军回国。该师接到命令后,既没向上级报告7个连队遭敌伏击的情况,也没有指挥部队救援,便匆匆忙忙按改变的路线向安乐开进。到达安乐后,才向军区报告7个连队被敌伏击尚未回来。军区前指立即命令该师派1个步兵团,并调41军122师2个炮营配合,火速把7个连队营救回国。
营救部队正在急进中,军区前指又命令150师救援部队不准进山,就地接应。当时救援部队正昼夜兼程,向被伏击地区急进前卫连已接近战场。
这时,军区前指又命令150师停止救援,撤回国内。该师立即组织回撤,当先头部队撤至平孟时,军区前指又命令150师急调450团和41军122师366团、炮兵团、41军炮兵团152榴弹炮营,营救被伏击的7连队。并指命41军1号首长亲自指挥。
部队接到命令后,再次强行军昼夜兼程赶往被伏击地区,先头部队已听到激战的枪声。
这时,军区前指命令救援部队全部撤回。此时,我国向全世界宣布: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结束,全部撤军。
但150师7个连队仍在越南国内,始终会来。近千人在敌伏击圈内,浴血奋战几昼夜,终因地形不利、指挥失误,而全部损失。
战后,成都军区对驻150师工作组成员关豁明副军长撤职、侯培聚副政委党内警告、刘忠和副军长降职后调离处理。
我经常与448团战友进行深度交流和探讨,当我幻觉进入其生死历程之中,看到将士们承受各种生死磨难时,真的令我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虽然448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并震撼了整个世界。但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无法真正地深入到448团里面去,对此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所以,我没有发言权,我更不敢妄加评论,我也不想去探其真正的原因。我只想把448团将士经历生死的一切告诉世界。
如果你是想真正地了解448团,那么请你认真阅读这一本《绝境突围——中越战争448团将士生死录》,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
448团将士是共和国的勇士,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军人!除了连、营以上大多数干部有家属妻儿外,95%以上都是18至22岁的未婚战士,他们有千里之外的家乡,有望眼欲穿的父母双亲和翘首以盼的兄弟姐妹。他们还来不及追逐爱情的甜蜜,还没有能孝敬家中的父母双亲,就上了生死未卜的战场。
3月5日,当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从越南撤军时,3月6日,448团将士却义无反顾地接受命令向越南挺进,为了共和国的领土完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而战壮烈牺牲。短短的时间就牺牲71名将士。
是的,每一个烈士都是一部“英雄故事”,一座“英雄丰碑”,一曲“英雄赞歌”。这些永不瞑目的将士用鲜血与生命筑成了祖国边境上的钢铁长城。
可更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再也回不来的329位将士的英魂。
他们在回撤路上,突遭越军重兵包围、分割堵截,没有粮弹,没有救援,没有友军,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的情况下,448团将士团结一致,英勇顽强,三人一组,五人一群,并肩作战,相互掩护,拼杀出若干血路。他们履行了一个中国军人的神圣职责,流尽最后一滴血!那令人悲痛欲绝的惨烈,那血肉相搏的生死场景,那气壮山河的铿锵誓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忠诚与信念伴随着448团被俘219名将士。硝烟散尽,每一位英雄的心都在煎熬,都经历着最残酷的碾压。生死两悲壮,岂是常人所能想象。
我们都明白,战争中收获荣誉和鲜花的英雄总是少数,失败或失利的英雄才是大多数。战俘是军人,也是战争的受难者。
因此,448团被俘219名将士有的被敌炮炸昏过去无奈落入敌手,有的负伤痛昏过去无奈落入敌手,还有的被困久饥渴饿昏过去无奈落入敌手……。这一切的出现,并不是448团将士的耻辱,而是他们孤军血战到底的最好证明。
战后,被俘人员交换回国,经严格审查后,送回原籍,迎来的不是祝福和理解,反而是攻击和谴责。他们忍辱负重,家人不待见,朋友不理解,终归是被千夫所指,这些对战俘来说是一种灵魂杀戮。他们有的带着无处安放的情感和逐渐老去的身体,活得像行尸走肉,有的甚至远离他乡隐姓埋名,苟延残喘,有相当一部分已悄悄离世了,污点笼罩了他们一生。然而,还是有一群内心强大的被俘战士,自己组了一个相互帮助,不让外人参与的群体。参战军人都是英雄,被俘的谁说不是豪杰呢?我们的包容、理解和认可才是被俘将士最需要的和最大的宽慰。
时光流逝,唯有经历者不忘经历。448团329名将士在异国所经历的生死,煎熬着全体将士、煎熬着全体将士的亲人、煎熬着关心448团全体将士的世人。
终于,1979自卫还击战40周年之际,经参战老兵及烈士家人努力,龙州英名墙落成。这堵墙,镌刻着332位烈士英名,其中448团将士就有329名。这堵墙,镌刻着那段曾被遗忘,却不能忘却的共和国往事。这堵墙,让淡化了40年的英名面世,让英雄壮举在神州留下印痕,让徘徊的英魂有所依附,让我们的哀思有所寄托,让我们满囊的飞泪有洒落处。
英名墙落成仪式感人心,哭泣憾天地。当祭奠的人群渐渐离去时,面对这堵墙,我们如何看待448团将士在越战经历,如何评价战士的生命价值,如何把真爱给予最可爱的人……
我特别赞赏古人那句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和平与战争是一对孪生兄弟,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战争,也不可能是永远的和平,但如果发生了战争,这将是一场国家生死存亡之战。
有战争必然会有战俘,如果到那个时候你们家的亲人也变成了战俘,你又将是如何地看待、理解和接受呢?
因此,人们必须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战俘问题,任何事情都不能想当然地去做事后诸葛亮。否则,这将是国人的悲哀。
理解万岁! 战场上的战况瞬息万变,胜败战机稍纵即逝,牺牲与光荣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子弹不会拐弯,幸运也不会造假,狭路相逢勇者胜,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谁不想成为英雄,光宗耀祖,门庭生辉!可战场上的战斗谁又能说清楚下一秒钟的情况发生又将是什么?谁会成为战俘,谁又能知道呢?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有容乃大,国之万幸。国人必须逐步形成不再用那种鄙视的眼光和叛逆的思维来对待曾经将青春和前程尽毁的人民子弟兵。人民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是非功过由历史评说。
这一次编写《绝境突围——中越战争448团将士生死录》真让我精神崩溃,泪流满面,心里淌着血。虽然我也是一名战争的幸存者,但是448团将士在战争中所经历的一切,局外人是根本不可以想象的。在高山峻岭中,他们孤军深入,被敌围剿,弹尽粮绝,将士们那种无奈以及绝望……
我激动、伤感。面对网络上的关于448团将士的资讯众多难以辨别,以致出现了很多真真假假、捕风捉影的说法,人云亦云,谬种流传,严重遮蔽了真实的历史,混淆了历史是非,这真是一件很令人痛心与悲哀的事情。为了还原那段惨烈而不平凡的历史,我将448团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史料做出抢救性挖掘整理。
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448团众多参战老兵和烈士亲属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从而使其能多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全面真实地反映448团将士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生死历程。虽然448团还有许多英雄的故事,我无法一一去述说,但是也能让人们从这冰山一角中知道一些残酷战场上所发生的故事。
此外,在这我也收录了42军坦克团706号战车的英雄壮举以及54军161师481团活着归来“烈士”的传奇故事。
……
对越自卫还击战已经过去了45年。
45年,随风飘走多少沧桑与眼泪。
45年,随泪沉淀多少往事与回忆。
实际上编辑撰写战争回忆录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它常常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整整生死28天的战争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恐惧与惊惶。我全身的每条神经都在不断地抽搐着,每一个细胞都痛得不能呼吸,现在要把40多年前已经消逝的血淋淋往事,从我的记忆深处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剥离出来,然后形成了文字,在这期间有多少痛楚和悲伤,他人是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的,我真的很压抑很疲惫,心很累……
因为这一场震撼世界的战争,它无时无刻地蚕食着我们参战老兵的记忆,我们真的不想去回忆那血肉横飞的战场,但是又不得不去想,又不敢把它忘记,它对我们的摧残不仅仅是肉体的,它更像是一只恶魔在精神上时常折磨着,因为这场战争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我们参战老兵的生命里。
从2019年开始至今,4年多的时间,在众多战友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东奔西走到处采访收集资料。我从东线战场写到西线战役,从42军写到了13军,然后再写到55军,现在又写到了50军。终于写成了《塞上曲》《浸血绷带》《血色记忆》《浴血28天》《铁血军魂》《舔血刀锋》《喋血同登.谅山》《绝境突围》《博奕》《历史的天空》等作品160多万字。
现在谈论对越自卫还击战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可我编著这些纪实书籍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是让历史永远铭刻浴血沙场的军人及我们对牺牲战友的缅怀和追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和骄傲。


2024年1月13日
于广东深圳




怀念牺牲的战友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感最深沉,那就是对逝去生命的怀念。当我怀念牺牲的战友时,我不仅是在缅怀那些英勇的战士,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信仰。

战友,是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伙伴,共同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他们一起战斗,一起欢笑,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然而,当战友倒在战场上时,我心中的悲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在怀念牺牲的战友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一切。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其次,我们应该在心中为战友们祈祷,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中安息。同时,我们也应该为那些失去亲人的人提供支持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牺牲的战友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勇敢和奉献。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怀念牺牲的战友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写一篇纪念文章,记录战友们的英勇事迹;我们可以为战友们制作一张纪念册,记录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还可以参加相关的纪念活动,与他人一起缅怀逝去的生命。

总之,怀念牺牲的战友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英雄的赞美。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英勇的战士,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背后,有着一群英勇无畏的人,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为保卫国家安宁默默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由衷地感谢为祖国安宁牺牲的英雄。



他们有的是戍守边疆的战士,用自己的勇敢和坚毅抵御外敌入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筑起坚固的屏障;有的是奋战在反恐一线的警察,冒着生命危险与恐怖分子作斗争,用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有的是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用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每一个生命。



这些英雄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与幸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我。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当铭记这些英雄的功绩,感恩他们的付出。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珍惜当下的安宁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英雄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让我们再次向这些为祖国安宁牺牲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感谢!愿他们在天堂安息,永垂不朽!





周强 ,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湛江人。
1978年3月7日入伍,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三等功一次。
蹉跎岁月几十载,尝尽人间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闲暇时喜欢摆弄文字,曾为多家报刊、多媒体特约记者和撰稿人。
青春虽逝,军魂永驻,老兵不老,精神永存,弘扬红色文化,挥笔爱国情怀。
主要作品:《塞上曲》《浸血绷带》《血色记忆》《浴血28天》《铁血军魂》《舔血刀锋》《喋血同登.谅山》《绝境突围》《博奕》《历史的天空》等。

电话和微信号同号:13798387166

点赞(3)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