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21年的某一天,徐良要来重庆,在重庆的参战老兵都非常兴奋。战友老古专门给我发来了欢迎徐良的地址定位:重庆南山“古月泉水猪圈火锅”。


当时我去了,我是真想见见这位当年老山作战中负伤失去了一条腿的一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在全国都在崇敬英雄讴歌英雄的当下,我们真正的真实的英雄已经不多了,抗美援朝的老兵一般都是90岁以上,健在的已不多了。上个世纪79年至89年(一说至93年)那场自卫反击作战,参战的老兵一般都近60岁了,立功受奖的不少,但象徐良这样的英雄,那真是凤毛麟角了啊!






我退休后,兼职一个影视文化联盟的社团组织,周围的年轻人很多,他们常常会议论,除了邱少云、黄继光小学课本里学过的英雄,现实中哪有什么英雄啊!那些宣传需要树立起来的“英雄”,一看就是假的,只有不断涌出的网络游戏中到是英雄辈出......我很悲哀,搞了一辈子的官方宣传,却让当下的不少年轻人最反感官方宣传!


今天早上,一年轻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谈话中我说昨天见着了徐良......我还没说完,他就迫不急待地问:哪个徐良?是那个唱《迷人的笑脸》那个歌星徐良吗?


英雄徐良


年轻人不知道徐良,是因为这些年我们的媒体宣传英雄讴歌英雄太少了。我也曾当过一家官方媒体的头头,收视率、到达率成了我们媒体的考核指标,宣传英雄事迹,收看的人少啊,上面追究下来,也是草率应付,你都没认真去做,有谁去看,或许是受众已没有了过去那种崇敬英雄的氛围啊!当然,近一两年来,通过我们的电影《战狼2》《金刚川》《长津湖》等的上映宣传,不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与崇敬英雄的心绪逐渐在回归。其实,稍为年长一点的,恐怕都记得,上个世纪的1987年大年除夕,央视春晚正在进行中,一位女士从后台推出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独腿军人。这个军人非常年轻,胸前佩戴着军功章,显得英姿飒爽,气宇轩昂。他就是徐良,接下来,他与女歌手王虹合唱的一首《血染的风采》,一夜间红遍全中国!




那一夜我也在看春晚,我是激动不已地听完这首歌,真听得热泪盈眶。那时我知道徐良,从《解放军报》等各个媒体对徐良英雄事迹的宣传报道中了解的,很多报道都记不清了,但《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的一个标题:《战地百灵血溅老山》,我至今都记得。这以后,应该是1987年夏天吧,我去北京总部办事,听说徐良要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我去听了,他的事迹至今都给我留下深刻记忆——


1985年,徐良是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大四的学生。这年10月曾到陕西驻军某部慰问演出。当时这支部队奉命正准备去老山战场参加轮战。徐良深受感染,回来就向组织写申请强烈要求参军。年底,终获批准。入伍3天后,他就随部队开赴云南战区驻训,经受了3个月紧张而辛苦的战前训练,到1986年4月下旬徐良所在部队就上到前沿一线,他们连队负责防守那拉前沿几个阵地,徐良被分到了左6号阵地1号哨位。5月2日晚,几名越军摸上来想偷袭左6号阵地1号哨位,徐良和一个战友发现敌人后,就爬出洞去追打还击。记得徐良当时讲述的细节是(大意):我所在那个猫耳洞顶端有一个能过人的小山洞,洞口直通我们阵地表面。当时还有一个战友在观察口。我从这个小山洞口冲出后,夜色中,发现几个人影鬼鬼祟祟向我奔来,我猜想肯定是敌人,举起枪来就打,枪响了,人影倒下了。可能出于一种兴奋,当我将要跑到那个人影倒下的位置时,我忽视了人影身后是个下坡。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夜色中,从上往下看是看不清的清,而从下面看上面,是看得很清的。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下面枪响了,当时我就感觉好像有块很大的石头砸到我的腿上,腿动不了了......事后,我才知道,子弹打在腹股沟上,大腿内侧人体最粗的血管断了。我当时就感到血随着心跳往外喷......


后来经过检查战场发现,当时徐良开火,毙、伤越军各一名,他被负伤滚下坡去的敌人开枪打断左腿股动脉,这个敌人随后被徐良的战友击毙。这就是徐良这位英雄的壮举。他所讲述的这一过程我相信是非常真实的,而不是后来一些媒体为宣传徐良,抬高吹嘘什么,敌人进攻后,一个班的战友都牺牲了,就只徐良一人孤身奋战,打死打伤众多敌人,自己也受重伤云云。






年轻的朋友们,你或许认为徐良这英雄壮举没有董存瑞、黄继光英雄事迹那么感人,那么震撼,那么,我请你记住这么几个关建词:


1、勇敢。一个大四学生,主动要求上前线,这里是真正的前线啊!

2、不怕死。敌人上来后,能主动出击,冲出洞口,面对的是敌人的枪口啊!

3、杀敌立功。见到敌人,果断射击,一名新兵能够近距离毙、伤敌人,还英勇地追上去,想扩大战果!

4、往上三十公分。假如那颗罪恶的子弹抬高三十公分,你想过吗?

5、阵地保住了。由于徐良与战友们的反击,敌人的偷袭失败了,我们胜利了!


朋友,你闭上眼睛,认真想一想这五个关键词,你就会认为,徐良,一级战斗英雄当之无愧!徐良负伤后,新华社发了消息,标题是这样写的:《参军大学生徐良英勇负伤》,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精贵啊!


平民徐良

昨天晚上,徐良就坐在我身边一起吃着重庆有名的“猪圈火锅”,一边聊天,时不时被前来要求合影的老兵“干扰”。徐良说,其实啊,我不想当英雄,更不喜欢演员。我就想做一个平民。如果是第一次认识徐良的人,可能会很吃惊:一个一级战斗英雄、一首《血染的风采》,让徐良红透大江南北,一夜之间成为名震华夏的风云人物,由于他是音乐科班出身,唱歌又唱得好,所以,他不仅仅是英雄,还多了一个明星光环,成为古今中外少有的会演唱的明星英雄。

这些年来,我了解徐良,尤其是我看了他后来接受了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的专访后,我就更理解徐良的这一想法了。徐良说,其实,英雄也是人。当年红极一时时,自己“是个被社会惯坏的孩子”,“那时候谁的话我都听不进去,任何场合我都生怕人们忽视我的存在;现在,我最怕别人认出我来。如果有年轻人问我的腿怎么啦?一般我都回答是车祸撞的。”听了徐良的话,我觉得英雄徐良更英雄了!今年已满60岁的徐良,他不仅是成熟了,更懂得人生的真谛了。他真诚坦言:“20多30年了,我想,做哪种名人,都不如做百姓这么自在、这么舒服”。




印象徐良


那天,徐良一到重庆,首先是和战友们握手拥抱合影,接下来就是与战友们玩笑不断,笑声不绝。尤其是他学用四川话说了好多次的川东语:“天坑地缝”,说一次,大家哄堂大笑一次。吃饭时,有战友给他一精致的熊猫啤酒瓶合影,说让他带到北京去,打开北京的市场。徐良笑嘻嘻地说,我送给别人喝可以,但我不会去卖哟。别人喝了认为可以就找你买,赚的钱我不要。说完一阵大笑。他的确把自己当成一位就象你我他一样的平民,追求一种开心愉悦的生活。我与他是第一次见面,如果在北京听他的报告不算的话。几个小时的接触,听他的言语,观他的行为,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开心的英雄,但他很重情。战友情,亲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情,他都看得很重。他给我讲了一个战友情的故事:他一直在关注并亲自努力,在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有一个建制团,在战斗中,牺牲了三百多人,被俘了两百多人,有一位参战军人老杨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战败中的英雄》。三十多年来,这批被俘的解放军官兵,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待遇上的公平。徐良很纠心啊,这些都是我的战友啊,我要努力,决不能让这批战友遗憾终身。








我与徐良的接触是短暂的,但徐良有一句感慨给我印象很深:英雄很难当啊,因为英雄在常人眼里不是一个人,而是神。 其实,英雄也需要吃饭、睡觉,甚至有偶然说脏话的时候......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